经验谈NO.121 | 转专业学姐拿下哈佛/UCB/哥大/宾大 offer,“哈佛是我唯一想去的学校”!
米圆圆
UCLA Major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Harvard - MLA
UCB - MLA(Environmental Planning)
Columbia - Science Urban Planning
UPenn - Urban Planning
选择出国是因为一次游学经历,所以我在14岁就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国际高中,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于是我的课余生活都在探索我的兴趣爱好。我创办了自己的环保社团,连续参加四年的公益植树活动,举办了三届大型公益音乐会,也在学生会当过活动部部长和学生会主席。当我站在沙漠中,看到一望无际的黄沙,想到了新闻报道中的沙尘暴对于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的影响。那一刻我知道我想要研究人类世时代下(Anthropocene epoch)人类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把小时候记忆中的那片蓝天白云重新带回城市中。大学四年,我上过许多环境相关的课,例如智能城市,绿色低碳城市,海绵城市,新能源的应用,城市农场的评估,生态环境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本科阶段,主要的课程形式是写论文,做课题演讲和野外科研。在决定申研的时候,我发现除了学术研究这一条赛道,景观设计运用了设计与美学来解决气候变化给城市生态和所带来的挑战,于是我决定从学术研究转到了设计。 关于梦校与最终的选择,在加州生活了四年,这里的阳光很炙热也很治愈,我喜欢下课后去沙滩上静静的看海,也爱这里的国家公园。我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并且觉得年轻的时候就该多出去闯一闯,看看不同的城市,所以研究生想要去东部感受不同的生活和气候。哈佛的设计学院是我转专业后唯一想去的学校,也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我很喜欢GSD是因为该项目很注重不同尺度的生态修复,并且GSD非常注重研究性设计,意味着前期有大量对于环境生态的研究不限于大气化学,生态圈变化(biosphere),碳循环和碳排放源等等。 关于设计,前期在慢慢搭建设计思路的时候,我喜欢看SASAKI的图纸呈现形式,学习TURENSCAPE的设计理念,AECOM的宏观规划理念,我也翻遍了GSD官网上的气候变暖相关的课题。我的第一本景观设计书是<Design with Nature by Ian L. McHarg>,这本书让意识到了与其将自己的设计思维变成一个固定套公式的模式,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设计场地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特征,设计应该顺从自然的力量和生态圈的自发性(spontaneity)。我希望我的设计能让不同背景的人直观的感受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且了解景观设计可以通过美学设计和严谨的生态研究来修复过度开发的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重新连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夏校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学景观的学姐。那时候我的设计软件运用的并不熟悉,并且也没有确定好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设计作品。我和她一起做了我第一个完整并为之骄傲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我觉得这对于一个转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很正向的情绪价值。也是她让我知道了景观设计师是一个需要为爱发电的职业,让我慢慢找到了我的设计风格和研究方向。转专业的这一路遇到了很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们,未来想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一个景观事务所,做一些非同寻常且前沿的设计。 除此之外,我希望能开一间咖啡馆。我觉得咖啡馆是一个多元和充满活力的空间。有人喝着咖啡和朋友谈着自己的理想,有人拿着一本书或是电脑可以在咖啡馆工作一下午,有人就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行人。我很喜欢在咖啡馆里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以希望以后能经营一家咖啡馆。 我的作品集风格是从生态的角度出发。我一直觉得大自然是一个很美好且治愈的空间。有一次进入红木树林的时候,像是掉入了爱丽丝的梦游仙境。进入红树林的那一刻,我的四周被高大的红木树环绕着,世界变得安静了,空间变得有些昏暗,枝叶在“不断的释放”水分子,空气中充满着潮湿和清新的味道。抬头看的时候,它们密集的林冠编织成了一张绿色的网,把无形的阳光变成了一束一束的光线打在潮湿的土壤上。那一刻我找到了我觉得大自然好像在和我交流,一种无声的交流。那次的体验让我找到了作品集的立意 – if plants or the ecosystem could talk. 自然可能以一种人类听不懂的方式交流,我的作品想要以植物的视角出发,用它们的生态特征来回应和治愈人类的过度开发。 关于作品集与学校作业的时间调和,美本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教育体系。我们学校是quarter制度(每三个月换课表),课程速度很快,期中和期末考试还有平常的小考试都是一个接着一个。一般都是先完成学校作业,特别是在周中的时候把作业都完成,这样周末可以做设计。我很感谢我的作品集老师没有赶着我做完作品集,而是慢慢的指引我。 我觉得设计软件是我准备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我不会任何设计软件,例如photoshop,ai,rhino和SketchUp。我记得前期的预热课程时,我的设计图可以说只是简单的填色和画线条,但非常简单的操作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才做完。那时候有不会做的时候我就查google,看YouTube或者b站的教学。有一些技术上的不理解,我也会问软件课老师或者是一些会设计软件的同学。这里很感谢洪老师前期的rhino软件课,rhino是我第一个上手的设计软件,所以学的过程会比较慢,但是洪老师真的很耐心。因为时差问题,洪老师也和我很好的沟通了上课时间。我觉得设计软件是一个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只要花的时间够多,软件也就成为了你的画笔,变得很容易操作。 我觉得准备作品集的这段时间痛苦并快乐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在最后冲刺阶段的时候,我一边在完善作品集,在学校里的writing center修改我的文书,一边在催教授交推荐信并填写和检查申请portal上的资料,还需要准备学校的期末考。快乐的是,我觉得我的图面表达和设计思路进步了很多。度过这个申请过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也在深夜的某一刻有沮丧和退缩。熬过来的勇气应该来自于哈佛夏校结束的那天在日记本上写下,我想要上哈佛设计学院。那份稚嫩但坚定的决心支撑着我走过那段最艰难的时候。 给学弟学妹的Tips: 我觉得研究生申请是一个对个人能力多方面提升的过程,一定要好好享受和珍惜这个过程! 1)对于文书的建议-多想,多写,多听:我的每篇文书写了有十几稿,我经常跑到学校的writing center去听不同native speaker对于我的文书的看法。我也申请了每个学校的application mentor,有些mentor会帮你看一遍文书和简历。这里很推荐application mentor,一般是申请截止的前一个月,学校的申请界面会有相关信息。学校给你匹配的mentor都会是和你一个项目的,所以珍惜这个机会去问学长学姐们关于项目的就读体验,这样也可以帮你更好的写文书。 2) 调整好心态,并全力以赴:申请研究生只是我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关卡。研究生申请没有成功或是失败这一说,每一个结果都会是最好的安排。人生还有很多种选择,只要保持初心和对于生活的热爱,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是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和当地植被的空间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城市当地气候,加速了各种环境与生态问题—热岛效应是其中一个副作用。近些年,大气环境和地理学科注重研究气候变暖和热岛效应所带来的复合影响。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其包含不透水面,柏油路面,建筑的密度和空间排布,建筑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大气和地面之间的热能传输效率。有些热能会因为建筑的空间排布阻挡了空气的流动性,热能不易散发,局部温度逐渐升高。有些热能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被储存在建筑立面或是柏油人行道和露天停车场内,等到夜间这些热能都会释放出来,引起高温相关的疾病,并且夜间的空调使用度增大,从而增加能源和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绿色植被的减少和少量蓝绿建设都是导致热岛效应的原因。城市的气温往往会比郊区高1-2℃左右,从而形成了空间尺度上的热岛。
基于这些背景知识,前期分析运用了GIS的数据分析了全球的温度升高到局部地区的温度,同时还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生态多元化的减少。因为洛杉矶是西海岸被热岛效应所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所以设计场地选择了洛杉矶的一条街道。通过现有GIS的数据,这个街道现阶段的植被大多数不是本地的,而是外来的植被,从而没有起到很好的局部降温作用。其次,这个街道可种植树木的空间很多。最重要的是这个社区的居民们有着自己的本土文化。
在设计阶段,我分析了多种加州本地的植物特征,它们通常不需要太多的人工灌溉,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并且对当地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一篇urban forestry的文献中,作者有提到“空间无秩序地”种植植被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间,并且起到了很好的降温作用。我还很喜欢“car-free hours”的概念。洛杉矶很多街道都会在周末会有汽车限行的规定。街道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城市交通,它的空间使用也是属于当地居民的。在没有车的街道上,当地的农民们可以卖新鲜的蔬果,手工艺人们可以卖不同的手工艺品,也有些人就抱着吉他在街边弹唱。
这个街道更新的项目运用了自然生态的手法,同时也保护和宣传当地居民的文化。从社会和环境两个维度来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大三时开始准备申请研究生,当时高中的老师给我推荐了LAC。很喜欢指导老师们的研究方向,所以就选择了LAC。
我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个指导老师,蒋老师。第一个设计练习是蒋老师带我做的,现在再回看当时的图纸真的觉得蒋老师是一个很耐心且很会鼓励人的老师。因为都有留学背景,所以蒋老师不会给我太多压力,让我很好的平衡了大学课业和作品集的准备。平常有什么不懂的就问老师,都能获得比较及时且优质的反馈,不仅学到了一些景观设计的理论,我也很喜欢和蒋老师聊一些未来的人生规划!蒋老师带我的第一个设计练习让我熟悉了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所以在正式做第一个作品的时候,图面表达已经逐渐成熟了。
我也非常感谢之后带我第二个作品的王老师。王老师的设计研究方向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研究生就读的学校也是我的梦校。在和王老师交流专业知识时,我们都能很迅速的理解对方的意思,并且也很喜欢和王老师互相推荐生态相关的文献。我的图面表达在王老师这边也成长了很多,特别是从资料搜索整理到设计概念呈现的过程。
同时也很感谢教务老师和暑期workshop的带教和助教们,都非常的有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
日常喜欢看展,打卡好吃的面包/甜品/咖啡店。吃到好吃的brunch能给一天都带来好心情!!
▲ 看展
很喜欢旅行,特别喜欢海岛。也喜欢下课后去Santa Monica看海。
▲ 看海
喜欢听播客,感觉是一种打破信息差的方式。同时,很喜欢听不同观点的碰撞。
正在努力学习滑板和滑雪!
▲ 滑雪